为深入探索英德乡村振兴之路,助力英德红茶百亿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嘉行益夏·寻乡茶旅”实践队聚焦“百千万工程”,前往红旗茶厂、英九庄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地调研英德红茶百亿产业。
“古今历史”与茶色文化的交融。“从劳改农场到知青农场,最后到当今的红旗茶厂”。调研组来到英红博物馆,探访“英红茶乡”的发展史。通过博物馆讲解员付万玲的介绍和细观历史的碎影,队员们了解到农场开拓条件的艰苦,感叹于知青、归侨同胞在英红谱下的热土华章,感受到红旗茶厂当今的繁华。
“英德茶产业起步于1956-1959年;到1960-1984年,英德茶产业快速发展;到1984年,英红九号快速发展达到优质高产,成为了中国的红茶新秀……”通过茶厂讲解员丁海浪声情并茂的介绍,队员们了解到英红茶业产业规模之大,切身体会到红旗茶厂对英红乡村经济建设的奉献。
从“出口红茶生产基地”“茶叶人才培训基地”再到“茶叶科研基地”“英红种子走向航天”知识版块,队员们纷纷表示,茶科所沿革大事记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创新精神对个人、企业以及国家发展的必要性。
“传统技艺”与茶色文化的碰撞。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实践队了解到在2019年后至今,红旗茶厂与广东省茶叶研究所、英九庄园联手合作,以保护性开发利用的方式把红旗茶厂及其周边打造成英红特色科创小镇,从而助力英德乡村全面振兴。
“再往前走,就到了旧时的英德红旗茶厂萎凋车间和揉捻车间……”。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来到了红旗茶厂保留至今的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车间,从木质框架和竹篮,大型揉捻机和烘焙炉、细粉炭,再到烘干炉和晾晒竹床,通过实地参观制茶四大工艺使用的传统工具,实践队真正走进红旗茶厂的“古”时面貌,看到了红旗茶厂对传统制茶工艺的传承与坚持,深切感受到传统制茶的“工艺美”。在茶厂的特色茶馆,队员们还品尝了“国家工业遗产里的新茶饮”——英红九号奶茶。
“创新技艺”与茶色文化的碰撞。“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非常努力,才能提升自己。”英九庄园智能茶厂讲解员黄婉莹说到。为更好地提升英德红茶的质量,庄园对茶叶的生产模式与管理模式进行了智能化的改造。作为拥有全国首条英红九号智能化生产线的茶厂,英九庄园率先进入红茶智能加工4.0时代,为红茶的口感、营养成分等标准提供保障。另外,茶园引进生态环境优化管理及机械化生产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及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更大程度上为茶园的绿色环保作贡献。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游昌焕同学表示,实践队在茶园体验了如何采茶、制茶,切实感受到了英九庄园创新提升茶叶标准的能力和决心,真诚希望英德红茶愈做愈好,走向世界!
“多元技艺”与茶色文化的碰撞。聚焦“百千万工程”,助力英德红茶百亿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队来到位于清远英德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调研。有幸遇见国家双一级茶艺师张扬娣,传递其专注“泡好每一杯茶”的理念,实践队也幸运地品尝到她亲手给成员泡的英德红茶和英葟黄茶。
品尝红茶的过程中,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英德发展红茶的历史,了解到英德通过多元化的方式生产、茶叶深加工品、延长产业链等方式,来解决英德本地的夏茶产量过剩问题。所长唐劲驰作为茶叶行业的领导者,未来将更加注重品牌效应的打造、新品种的培育和茶副产品的深加工。
实践队队员们还参观了茶科所的茶园,观看了各种茶的“长相”,还发现了茶科所中“茶、鸡共生”的特色混合农业。在此前的调研基础上思考探索后,实践队队员纷纷表示,英德红茶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使其在百亿产业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深。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Copyright JN江南官方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网站试运行中,如您发现问题请联系我们xchb@fosu.edu.cn,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