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方)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环境与化工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专业介绍 > 正文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3-05-27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085701 资源与环境 环境工程领域硕士

 一、概况

环境工程领域依托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环境工程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涉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理学等多个学科。

现有专任教师63名,教授(研究员)15人,副教授12人,45岁以下为77%,博士学位为93.6%。院士团队1个,广东省“千百十”省级人才1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王海龙教授入选科睿唯安2020年、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称号。

与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佛山水业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铁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共建专业化优秀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参与本领域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与指导的行(企)业导师人数18人。

二、人才培养目标

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点环境工程领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按照“学科+产业/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培养基地”高度交叉融合的思路,开展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化工与材料、流域资源可持续与生态环境治理等方向的应用研究,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环保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的专门人才。

三、科研实力

近五年,本领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广东省重点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4项,市厅级项目25项。发表SCIEI论文103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1篇,2区以上SCI论文59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广东省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

服务地方特色明显,科研经费总到账5000多万元,其中横向经费到账超3000万元,到账经费位于学校前列。


四、科研平台和实验条件

       本领域拥有广东省水体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水环境中持久性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创新平台、新型多孔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市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市级科研平台和王海龙科技创新团队。

科研教学用房总面积达3900平方米,仪器设备资产超过2500万元。



  基础实验室                                              大型仪器实验室

五、实践基地

建有5个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分别为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铁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碧沃丰生物科技(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安安美容保健品有限公司、佛山市植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还建有1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六、研究方向

       1.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本方向以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为目标,研究和开发污染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制定和设计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聚焦大气VOC污染、污水催化治理、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土壤污染治理和微纳米塑料污染治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在生物炭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国际知名专家的带领下,在城乡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炭基调理剂研发、土壤污染应急处理具有鲜明特色和国际优势。

2.环境化工与材料

本方向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的环境问题,融合环境、化工、材料领域,开展环境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中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研究、环境功能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研究。聚焦“催化、吸附、热解”等相关组合技术,构建新型高选择性的吸附催化新材料,用于工业废气、废水和固废的治理。在废塑料的绿色高效降解工艺、污染物快速检测、VOCs系统控制、选择性催化脱硝、难降解有机废水催化降解以及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特色优势明显,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流域资源可持续与生态环境治理

       本方向立足于多年关于退化环境的变化过程和生态修复等研究工作,秉承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聚焦于流域环境变化评价、退化环境治理、环境退化过程与机理等研究领域。面向珠江流域的生态屏障保护及修复工程,以不同流域为尺度,坚持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优先策略,开发土地生态利用模式、资源可持续发展方式、水环境保护的技术体系、石漠化和崩岗等退化环境的防治工程技术,形成具有宏观调控和微观治理优势的科学模式与技术体系。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