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教务处组织召开创新强校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类项目开题报告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专业综合改革、战略新兴产业专业、重点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专业综合改革类项目负责人和教务处相关人员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李先祥主持。 教务处副处长古广灵介绍了我校“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详细部署了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李先祥处长希望各专业要以学校开展的“深化改革,建设高水平地方大学”教学改革专题学习为契机,认真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并就专业综合改革提出了四方面的具体要求。 一是要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总结、提炼各学院己经开展的有关人才培养改革措施,再结合学校、学院基础,制订培育本学院人才培养品牌活动方案;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创业教育、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要抓出成效,体现地方性、应用型、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要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推进应用型师资建设。大力度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担任教学任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地方企业、行业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和进修,与企业(行业)建立“双聘”、“双挂”制度,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尤其是教学名师为带头人,建设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要有健全的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三是要全面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改革。以优质课程、精品课程、教师应用能力进修、校级教改项目建设等为抓手,课程教学内容要进行重新设计、重新布局,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方法要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强调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教学;课程考核要重视过程考核,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评价。 四是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推进协同育人,打造高水平协同育人平台。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推进与企业、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的协同育人,建立一批有影力的协同育人平台。
(教务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