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的春节,不仅意味着新年的开始,更包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间习俗。不管是劳动人民分享丰收的喜悦,还是小孩子畅快恣意的玩耍,或者文人墨客的宴饮创作,都纷纷表达着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喜爱。值此新年,我阅读了宋代文人苏轼的《馈岁》、《别岁》、《守岁》三则,感受苏轼笔下的春节风采。其中,最令我触动的是《守岁》一诗。
守岁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这三首诗原题为:“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前六句将过去的一年比作无法阻拦和系住而离去的长蛇,守岁也似乎没办法守住。接着六句写儿童和大人守岁的情景,真实生动。最后四句抒发作者感想。既然岁守不住,“明年岂无年”,应该“努力尽今夕”,方不蹉跎心事和少年时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果荒度时间,必定被时间抛弃。当新旧年接替,不免让我想起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过去的日子已经过去,作为一名大学生,揣怀着梦想,要想在社会建设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有一番作为,当然是不能对生活得过且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光背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是不行的。在向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奋斗靠近的过程中,要注意珍惜时光。习主席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曾寄语:“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坚持理想,脚踏实地,既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珍惜时光不使之蹉跎,同时也需要踏实地提升和充实自我。青年时期宝贵,我们又有幸生长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祖国。国家进一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更多公民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都离不开我们对意识形态的正确认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继承吸收,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思想的引导。勤学笃行,关注社会,把握时代脉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应该意识到并肩负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反映的时代任务,不负青春,书写人生华章。
毕竟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