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记者团 谢应琪 文/记者团 郭少娜
2016年4月20日晚上7点30分,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佛科院”)、佛山市社科联主办,佛科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和文学院共同承办的讲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政治、文化、产业与美学”在佛科院河滨校区13栋401课室顺利举行,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学研究所所长高小康教授担任主讲,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负责人陈恩维教授、研究院学术委员姚朝文教授、广州美术学院李红博士、佛山艺术创作院朱郁文博士以及文学院师生等150多人到场聆听。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谢中元主持讲座。
高小康教授以全球分裂下的非遗保护这个大背景为本次讲座切入点。他认为,非遗化是从原生态到主体化与文化共享。让拥有非遗的民族意识到自身文化的珍贵,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把原生态发掘为自觉主体化是非遗保护的基础。
(高教授讲解非遗文化遗产)
接着,高教授就文化产业、非遗美学、非遗创意产业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他指出,文化产业促使文化更好地传播、共享与可持续发展,商业交易是促使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动力。在非遗美学方面,他认为保护非遗不应只是保护文化的形态,而应当保护文化的内核,即应当着重研究非遗的美学内涵。在非遗创意产业方面,高教授提出了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创意内涵。他认为,再造非遗产业的社会文化价值,就必须用传统文化培育现代生活的内涵;从机械复制到创意产业,实现IP化,才能真正意义上地促使文化产业发展。
最后,针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上的不足,高教授提出了两种创新模式。第一种创新模式是强激励,即通过专利保护、高投资、高水平等激励创新,以美国为代表;第二种创新模式是弱激励,即通过完善社会环境条件激励创新,以北欧国家为代表。高教授指出,当代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均可借鉴这两种创新模式。
高教授的演讲兼具理论性与表演性,在座师生听得津津有味,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高教授耐心一一解答,并对同学们寄予厚望,他指出要让非遗在校园中生长,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拥有一颗敏感的心,自觉地、主动地去接触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使优秀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此次讲座加深了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唤醒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极大提升了同学们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左三为高小康教授)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