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7
(排名不分先后)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喻敏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营养学博士,南粤优秀教师,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广东省园艺学会理事,广东省种植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现任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带头人,广东省教育厅植物膜生物学与环境国际化创新团队负责人,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喻敏长期从事土壤酸化铝毒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及植物抗逆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项、科技部中白政府间科技交流项目(2019 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8年)、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2021年)等课题。创建了植物单细胞—根边缘细胞研究体系,阐明铝毒细胞学机理。近 5 年,建立了不同根区研究体系,发现生长素极性运输及根区 pH 协同变化是根区功能和根系生长的重要机制,同时也发现硼促进生长素极性运输和根过渡区碱性化减轻铝毒的重要新机制。近 5 年以(共同)通讯作者在植物学权威期刊 Trends in Plant Science、Molecular Plant、Plant Physiology 等发表研究成果,并在国际植物营养学大会、国际根际/根系等国际会议大会报告交流成果。研究成果获“2020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邮箱:yumin@fosu.edu.cn
王海龙(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香港浸会大学客座研究员,曾任新西兰皇家研究院资深科学家。主要从事土壤环境修复研究。先后主持7项新西兰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研究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SCI论文300余篇,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担任SCI期刊BIOCHAR执行主编,广东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国家生物炭科技创新联盟理事,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生物炭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生物炭与土壤改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生物质炭联盟(IBI)咨询委员会专家,广东省土壤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查评审专家,科技部重大专项项目论证会评审专家。作为生物炭研究领域国际知名专家,二十余次应邀在国际会议发表主旨演讲,6次担任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主席。
邮箱:hailong.wang@fosu.edu.cn
刘阳
植物病理学博士,二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院长,食品营养与安全学科方向带头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首席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长期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农产品真菌毒素防控和脱毒理论、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及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研究。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81篇,最高影响因子25.8;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件(获授权35件);主编著作4部;参与修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项;在国际会议做大会报告30余次。任2家期刊主编、3家期刊客座主编、14家期刊编委。创建国家真菌毒素防控科技创新联盟,任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创建中国菌物学会真菌毒素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农学会农业生物毒素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创建中国—欧盟真菌毒素论坛和亚太真菌毒素论坛,任主席。主持召开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真菌毒素大会、第一届亚太真菌毒素大会、2014年国际真菌毒素大会,任大会主席团主席。创建农产品真菌毒素产毒菌、脱毒菌菌种资源库和污染数据库及中国真菌毒素网等。
邮箱:liuyang@fosu.edu.cn
黄桂东
博士/两站博士后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传统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市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广东省食品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本硕博毕业于南昌大学食品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发酵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生物技术等。
近五年,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省科技厅平台项目、教育厅重点专项等国家、省市厅、企业委托科研项目近30项;先后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第二;2020年,第二)、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第一;2021年,第一)等省部级奖励6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39件;作为副主编或参编撰写了4部著作与教材。广东省科技项目同行评议专家,JN江南官方校报(自然科学版)编委,Food Fun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 等杂志审稿人。
邮箱:guidongh78@126.com
郭勇军
郭勇军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佛山市高层次人才,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佛山市植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兼广东省土壤学会理事、广东省粤北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协同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土壤修复工程、农用微生物工程、植物营养技术等。主持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主持或参与佛山市、韶关市等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多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佛山市科技成果奖1项、科技成果登记2项;主持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获授权专利16件。先后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JN江南官方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截止2023年6月,已培养研究生27人,在读10人,累计发表论文20多篇。
代表性论文
[1]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研究,农业科学.2023.
[2] 钝化剂对砷镉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自然科学. 2023.
[3] 秸秆还田和肥料配施对玉米田土壤碳通量的影响,农业工程技术. 2021.
[4] 土壤调理剂应用于农田土壤重度镉污染修复效果研究,农家科技. 2019.
科研课题项目
[1] “耕地土壤酸化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500万元,2023.01-2025.12;[2] 广东省土壤酸化治进项目(江门),850万元,2021.6-2023.12;[3] “一种解决连作障碍的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研发与生产应用”(佛山市禅城区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330004004911),自筹资金,2023.7-2025.6;[4] 广东省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土壤污染项目(韶关),1080万元,2020.3-2022.3;[5] 广东省耕地安全利用试点示范项目(第二批),190万元,2019.12-2020.12;[6] 基于农产品安全的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韶关市社会发展与科技服务专项,编号2018sn038),10万元,2019.01-2020.12;[7] 一种能高效修复重金属污染耕地的土壤调理剂的研发及产业化(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韶科【2018】128号),自筹资金,2018.8-2020.9
荣誉奖励
[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3年度);[2]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1项(2019-2021年度);[3]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1项(2016-2018年度);[4]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2021年度、2018年度);[5]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1项(2019年度);[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2022年度);[7] 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21年度);[8] 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智库专家;[9] 2024佛山市科技创新年度人物;[10] 2023年佛山市“十大科学传播达人”;[11] 佛山市优粤佛山卡B卡人才
邮箱:gdzhibao@126.com
邮箱:gdzhibao@126.com
黄丽萍
青年研究员/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曾挂职创业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优秀访问学者,岭南新秀。2017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为JN江南官方特聘青年研究员,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New Crops杂志青年编委,全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菌物学会、中国土壤学会、广东省环境学会会员,广东省科技厅/农业厅科技特派员。参与广东省膜生物学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JN江南官方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科研管理工作。已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Plant Physiology、Crop Journal、Molecules、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等JCR一区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一篇论文连续几年被Web of Science评为高被引论文。主持和参与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基金、JN江南官方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JN江南官方冲ESI学科排名前1%农业科学学科开放基金、广东省膜生物学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JN江南官方国际膜生物学开放基金、广东省科技特派员专项、佛山市知识产权项目园林绿化废弃物综合利用、重金属检测仪等。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互联网+”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国家级奖项十余次,并实现我校“互联网+”大赛的国银首次突破。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创新团队等。
研究方向:
1、主要以模式植物水稻、番茄、绿豆等为材料,利用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菌根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研究植物菌根共生分子机理,揭示菌根共生机制及其与环境胁迫的关系;
2、利用先进技术,改良“VIP+N”技术,实现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3、利用生物+农业技术,为植物提供精细化生长发育过程可控方案。
邮箱:liphuang@fosu.edu.cn
吴飞华
JN江南官方第二层次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细胞钙离子(Ca2+)及活性氧/氮/硫 (ROS, RNS, RSS)等信号分子在响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共发表SCI论文31篇,总引用数1300余次,H因子17,4篇论文被Web of Science评为前1%高被引论文。
近期工作主要集中于利用植物细胞钙信号成像技术来寻找植物对过氧化氢(H2O2,活性氧)胁迫的感受机制。2020年2月,以第一作者在《自然》(Nature)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植物细胞表面的过氧化氢受体,为进一步解析植物生物、非生物胁迫应答机制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在高抗作物育种中应用潜力广阔(Wu et al., Nature, 2020 578, 577-581)。此外还作为主要参与人发现植物可通过质膜鞘脂GIPC来感受盐胁迫(Jiang et al., Nature, 2019, 572,341-346);及植物辅助性免疫受体在抗病过程中作为新型钙离子通道发挥功能的作用机制(Jacob et al., Science, 2021)。
邮箱:feihua.wu@fosu.edu.cn
陈文胜
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员,国家[农业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学、农药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农业厅、佛山市科技项目等5项,参加科技部、广东省科研项目等8项,获得广东省农业厅农业科技推广奖、佛山市科技进步奖等4项,发表科研论文15篇,出版教材1部。
邮箱:505827333@qq.com
冯英明(粤台人工智能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现任粤台人工智能学院主持党务工作副书记、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植物逆境生物学,主要从事植物逆境营养与生物矿化、细胞逆境感知与环境、岭南特色植物资源与生态等方面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纳米硅模板诱导细胞壁上活性铝生物矿化和铝毒缓解机制》、科技部星火计划《南方无核黄皮提质增效防裂果安全生产模式示范》、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生物矿化视角下细胞壁上纳米硅沉积缓解植物细胞铝毒机制研究》各1项以及参与其他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并入选广东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创新人才计划项目。主持制定了佛山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划暨职业资格扩项与试题库建设标准,参与制定了佛山市食品安全科普基地标准以及高明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艺工课程建设标准等,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和成果20余篇。教学工作中多次荣获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和教学质量优秀奖,指导学生获得广东省挑战杯等省级以上多项奖励。
邮箱:fyingming@fosu.edu.cn
潘婷
博士,硕士生导师,201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植物学专业,同年加入JN江南官方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团队,主要从事植物跨膜离子转运,利用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研究Na+(K+)/H+反向交换体离子转运的生化特性和调节机理及其在离子平衡,pH调节和植物抗逆方面的生物学功能。现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目前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和 Plant Physiology 等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同时担任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期刊的Early-Career Researcher (ECR) Reviews。
邮箱:pant@fosu.edu.cn
刘敏敏
博士,硕士生导师,2011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专业,2017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蔬菜专业。2018年加入JN江南官方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学和蔬菜分子辅助育种及新种质创制。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级和省级课题8项,现主持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已发表论文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 篇,包括Trends in Plant Science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和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等,申请专利6 项。
邮箱:minminliu@fosu.edu.cn
张杰
博士,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2015.11-2018.12韩国浦项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底加入JN江南官方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与积累的分子机理研究、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机理研究。近年来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New phytologist,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plant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7篇,其中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8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邮箱:zhangj0754@fosu.edu.cn
刘雅婷
2018年博士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同年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被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博士后。2020年至今在JN江南官方任职,现任JN江南官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园艺系教学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昆虫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在基因组注释、基因功能验证、分子互作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积累,目前已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佛山市新引进博士后科研启动项目1项,同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邮箱:liuyating19900209@163.com
盛杰(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硕导,2019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主要从事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研究,如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应用,淀粉、田菁胶的改性及其应用等。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国际重要刊物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Cellulose等发表论文16篇;获授权专利7件。目前在研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企业横向项目2项。
邮箱:s498952506@163.com